汤沟镇中心学校 刘琼芳
6月底,我有幸接到通知去合肥参加了为期6天的“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语文)省级培训”。我不是培训者,更谈不上是骨干培训者,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所以,当接到省教育厅发来的信函通知时,真的是既惊喜万分又惶恐不安!惊喜的是又有了一次面对面接受专家专业引领的机会,惶恐的是自己名不副其实,不符合“培训者”的身份,更就别谈有“培训者”的水平了。所幸的是等报完到,一经了解,像我这种身份的一线教师还不少,大家都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参训,但都有一个共识:这次培训肯定会收获良多! 此次培训是由省教育厅主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合肥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联合承办的。培训的主题的“评好课”专题学习,目的是切实提高“评好课”专题学习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我省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会上,来自省内各地近百名教师认真聆听了8个专题讲座。分别是:宋冬生主任的《关于“评好课”专题培训的建议》、李继秀教授的《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评价》、南京师范大学的杨启亮教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师德修养》、汪文华教授的《评好课培训的设计与实施》、杜应祥教授的《语文课堂评课的有效操作》、南京市教研室芮琼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教师研修网研究员周卫教授的《课堂观察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范蓓蕾教授的《语文课堂评价案例研修》。正像先前所预想的那样,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收获的确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关于师德修养 每一轮的继续教育中,“师德修养”都是永恒的主题。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在这次培训中,杨启亮教授的讲座以新颖独到的观点、睿智幽默的言辞向与会者阐述了关于师德修养方面的若干观点。杨教授敏锐地指出中国教师在当代存在着“层次不高”、“境界不高”、“功利心太强”等问题。他认为,教师的道德境界可以分为三种:遵守规范道德的境界;拷问良心道德的境界;体验幸福道德的境界。这三者是一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该经历的一个由最低境界到最高境界的过程。他说,人们把教师比作春蚕比作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到底都是“死”和“灰”。社会都把教师摆在牺牲的位置。这种说法在现代社会是有偏颇的。作为教师,难道只有奉献牺牲,就没有收获吗?一个只有牺牲而没有收获的职业能有什么激情和发展可言呢?所以,教师也是有收获的,这种收获在不同道德境界的教师心里有着不同的分量。一位年过八旬的知名老教师,每周都拄着拐杖来到她曾经工作过的校园,在夕阳的余晖中,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拥着一位银发飘飘的老教师,当你看着老人脸上那满足幸福的笑容时,你能说这位老教师是“牺牲”者吗?不,她是收获者,她收获了心灵的丰实!最后,杨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教师赋予教育多少责任,社会就会赋予教师多少尊重。此番言论真是振聋发聩,意味深长! 二、关于“听课评课”和“观课议课” 在这次培训中,许多教授专家都指出“听课评课”在教研活动中应该称为“观课议课”。“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变化不只是一种词义上的变化,而是一种文化的变化,观念的变化……
全文下载: 省级培训(语文)心得体会.doc
|